為實現整體保護、系統修復提供產權底板
本報記者 常 欽
2025年08月12日08:09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![]() |
數據來源:自然資源部 |
近日,隨著最后一筆數據在青藏高原上錄入系統,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完成自然資源確權登記。至此,我國首批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全部擁有專屬的、具有法律效力的“戶口本”。
為何要給國家公園“上戶口”?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胡善順介紹,長期以來,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出現一些問題,症結之一便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“所有權人不到位”,產權不清則權責不明,權責不明則保護責任易落空。
2019年,《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》與《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》相繼出台,“依法確權”成為基石。
在海南五指山腹地,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島嶼型熱帶雨林,也是海南長臂猿的家園。
2022年,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確權登記在全國率先完成,4268.54平方公裡的家底被清晰記載。森林、水流、濕地……國家公園內的山山水水都被“登記在冊”。如今,在明晰的產權基礎上,海南正在嘗試建立一本“生態賬本”,將國家公園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量化為“水庫、糧庫、錢庫、碳庫”,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。
武夷山,一脈青山橫亙閩贛。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的基因庫,然而,“一山分屬兩省”的格局,曾給統一保護帶來挑戰。
福建、江西兩省測繪人員仔細厘清省界兩側的國有與集體土地邊界。登簿完成后,兩省建立起省際協調機制,在生態紅線劃定、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協同合作。
橫跨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,確權登記工作有了“科技范兒”。在四川和甘肅,工作人員採用實景三維技術進行確權登記,生成了可視化的“立體戶口本”。在陝西,使用亞米級衛星遙感影像和傾斜攝影技術,為一座座山峰、一片片竹林都建立了“全息檔案”。
產權清晰,責任也隨之落地。國有林地,由國家公園管理機構進行生態修復﹔集體林地,則通過“村集體+合作社”模式發展林下經濟。村民們在自家門口守護大熊貓的家園,也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福利。
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是我國野生東北虎、東北豹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區,是我國目前唯一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權的國家公園,其確權登記更具標杆意義。通過此次登記,公園范圍內1.9萬多公頃土地權屬重疊的歷史遺留問題被解決,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的界線清晰劃定。這不僅為虎豹遷徙提供了無障礙生態廊道,也為國家公園的高效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三江源國家公園,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“青年突擊隊”,肩負起了為國家公園測量邊界的重任。他們用無人機和GPS定位儀,精准核實超過17萬個圖斑,最終完成了面積達19.07萬平方公裡的登記工作。登記結果顯示,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自然資源全部為國有。這份清晰的產權憑証,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落地更加精准有力。
胡善順介紹,5個國家公園的“戶口本”,明確了國家所有者的權益,讓“誰所有、由誰管”不再模糊,為權利主體“主張所有、行使權利、承擔責任”提供了法律武器﹔劃清了各類資源的邊界,為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、特許經營、生態旅游等提供了產權基礎,讓綠水青山的價值被看見、被衡量、被實現﹔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視為一個生命共同體,進行統一登記,打破部門分割和行政壁壘,為實現整體保護、系統修復提供了基礎可靠的產權底板。
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正在加速進行,截至今年7月底,全國累計有1057個重點區域完成登簿,總面積32萬平方公裡,涵蓋國家公園、重要濕地、江河湖泊、重點林區、無居民海島等各類自然資源。胡善順介紹,下一步,自然資源部將持續提升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法治化、規范化、標准化、信息化水平,“十五五”期間基本完成新設立的國家公園、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、重要河流湖泊等自然資源登記,有序推進自然保護地、國家重點林區、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、海域和無居民海島等自然資源登記,力爭實現登簿面積100萬平方公裡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8月12日 13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