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“面对面”协商议事机制
本报记者 倪 弋
2025年09月25日08:53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222
点击播报本文,约
“以往提建议,往往是‘纸来文往’,如今多部门坐一起,当面提问、现场回应,效率高、干货多!”9月17日,在浙江省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内,一场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“市长·代表面对面”重点建议办理协商会刚刚结束。杭州市人大代表蒋益民语气中难掩兴奋:“我提的建议不仅得到积极响应,更重要的是,通过这次‘面对面’,大家对发展低空经济有了更清晰的共识、更明确的方向。”
没有繁文缛节,没有照本宣科,长条会议桌上,杭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人大代表坐在一起,在一问一答间真诚互动,在观点碰撞中凝聚共识。建德市人大代表郑超道出心声:“我们希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,让建德能在飞行实训、航空赛事等方面走出特色之路。”话音未落,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人开始记录并准备回应。
这样的场景,在杭州不是个例。去年以来,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创建“面对面”协商议事机制,通过“市长·代表面对面”“局长·代表面对面”等形式,让人大代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,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,开展协商对话。
“社会机构的养老护理员数量和质量还不够,杭州将如何进一步培育人才?”前不久一场关于养老机构资源利用的协商会上,杭州市人大代表何红直指问题核心。市民政局局长刚回答完毕,另一名杭州市人大代表宋亚琴紧接着追问:“超40%的群众希望养老院能医养结合,这类人才会不会重点培养?”现场气氛热烈,代表们接连提出20多个问题,各部门负责人有的拿出提前准备的数据材料,有的分享基层创新案例,坦诚交流、不避难题。
“以往办理代表建议,常常是一个部门单独回应,现在则是多部门联合‘会诊’。”宋亚琴感慨道,“‘点对点’变成了‘多对多’,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开阔、措施更系统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一场场真诚高效的对话、一次次务实解决问题的努力,人大代表履职更有动力,政府决策更贴民心,群众所思所盼得到更有效回应。”
协商不止于“说说而已”。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构建起完善的闭环工作机制:协商前深入调研摸清实情,协商中充分讨论形成共识,协商后持续跟踪问效。“我们还对协商确认的相关工作举措持续跟踪监督,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。”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去年以来,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围绕养老、文旅、消费、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多场协商活动,推动一批群众关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去年6月,“协商议事”数字化应用场景正式上线,每次协商的内容、建议、成果都被完整记录和纳入监督,推动协商工作更加规范、高效、透明。
在浙江省社科院智库建设和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姜佳将看来,“面对面”协商机制让政府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群众急难愁盼,从而更准确捕捉民心民意、更高效回应需求诉求、更有的放矢地出台各类政策举措,体现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指引下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9月25日 18 版)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